
王焱院长(左起第三)带领团队开展高难度手术
(供图:附属心血管医院)
《开栏的话》
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用爱心呵护生命尊严;
他们是健康的践行者,用责任传承医疗使命;
他们是医院的领航者,用担当引领医院发展。
10 月 26 日起,《厦门日报》健康融媒体工作室全新推出 “掌门人面对面” 栏目,邀请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走进融媒体采访工作室,共同开启健康城市的新视角。
这是一场跨越空间的深度对话。“掌门人”将在这里以更开放的姿态,分享各自在医疗技术革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前瞻思考,互融共通、彼此借鉴,汇聚起推动健康厦门发展的力量。
这是一次媒体融合的全景交流。我们打破传播界限,视频专栏与图文报道“双管齐下”,精准提炼要点,发挥互动优势,分享精彩观点,呈现高品质医疗智慧。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锐意创新 接轨国际一流》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刘云芳
昨天,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王焱院长启程飞往美国。他将参加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心血管介入学术会议——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大会(TCT),并受邀在主会场做主题发言,介绍由厦心牵头研发手术器械并成功开展的全球首例机器人经导管二尖瓣微创手术。
从厦门市委市政府培育的本土品牌专科,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乃至登上全球顶级学术舞台讲述“中国智造”,王焱带领厦心在创新中实现飞跃,闯出一条独具厦心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厦心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在全国率先开展经导管微创瓣膜介入手术,牵头和参与了多项全国多中心创新瓣膜介入器械的临床试验,并完成多个全国、全球首例人体植入,其中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手术量全国领先,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推动了机器人手术在该领域的突破发展。就在几天前,一位加拿大知名心血管专家还专程来厦与王焱同上手术台,学习最新的心脏瓣膜介入技术。
技术创新,帮助众多疑难复杂重症患者重觅生机。近年来,厦心在“国考”中屡创佳绩,连续五年CMI值(代表收治疾病的疑难危重程度)在其他专科手术组中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很多人到厦心看病,感叹‘医院太美了’‘服务太好了’,其实这还是最表层的感受。”王焱说,厦心最核心的优势在于,严把医疗质量关。“每一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每一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我们都要反复研究,想方设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我们对医生的要求非常严苛,除了要严格遵照手术权限开展手术,还实行手术淘汰制。正是由于严格的管理和竞争,我们不断和国际最先进的团队接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控制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王焱一贯坚持创新和融合发展,他要求大家要实时了解国际最新的技术进展,不断学习甚至赶超。他鼓励大家要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技术更全面了,诊疗才能更科学,才能让病人获得最大的益处。”
人物名片

王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香港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来源:厦门日报社数字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