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国家卫计委指导成立的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迎来成立两周年大会,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在会上获评“国家胸痛中心建设年度杰出贡献团队”荣誉称号,以表彰该院对推进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
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 驶上快车道
胸痛中心的作用何在,为什么全国推广建设势在必行?因为突发胸痛胸闷是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抢救争分夺秒,若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致死致残率将大幅上升。但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飙升,救治状况却并不理想,发病、就诊、转运、手术等各个环节的延误,让许多患者丧失了及时通过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这一最佳救治方法的机会。
面对严峻的现状,胸痛中心应运而生。“胸痛中心能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而准的诊断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显著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让患者及时被送往具备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大幅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斌介绍。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如今已驶上快车道,国家卫计委对此极力提倡,并于2017年10月正式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各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工作,鼓励满足建设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建设胸痛中心。
这一里程碑事件将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截至2017年11月3日,共406家医院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目前广东、陕西、四川、浙江、北京、上海、武汉等省市均发布政府文件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助力全国胸痛患者快速救治网络的构建。
认证工作获国家认可 力促心血管防治水平提升
胸痛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惠民成效也日益凸显,据近7000例我国心梗患者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其在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降低到了3%以下,而非胸痛中心的心梗救治死亡率则在5%左右。
为了加快推动我国胸痛中心的规模发展与规范建设,让更多心血管病患者能得到更及时有力的拯救,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于2016年成为全国四家“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之一,承担着华东区域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各省市的胸痛中心建设与认证重任。有了这一优势,厦门全面迈进全国心血管急救领域前列,得以为区域内的胸痛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急救服务。
作为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和示范中心,心血管病医院于去年全面独立开展认证工作,至今接受了125家医疗机构的认证申请,完成了45家微服私访考察、74家现场核查的组织和评审工作,接待10余家医院胸痛中心参观,举办胸痛中心强化培训会28场次,最终有62家单位通过认证。
此次大会上,葛均波院士也对全国四家胸痛中心认证分中心付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赞赏,并勉励要持续发挥示范作用,助力胸痛中心建设事业大步迈进,实现我国心血管救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提高帮扶效率、质量数量并行”,心血管病医院表示新一年将进一步推动更多医院积极建立标准化的胸痛中心,尽早实现华东区域协同胸痛救治体系的全面覆盖,加快促成我国3年落地1000家胸痛中心的愿景,推进中国心血管事件“拐点”的早日到来。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