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国际精神病学领域排名第一的著名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 (SCI IF 11.982)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云武教授和许华曦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RPS23RG1 is Required for Synaptic Integrity and Rescues Alzheimer’s Associated Cognitive Deficits” (DOI: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18.08.009)。该研究揭示了RPS23RG1蛋白对于神经突触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控、以及其异常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的全新机理。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生赵东栋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张云武教授和许华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RPS23RG1是团队鉴定出的一个新基因蛋白,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该基因及其家族的过表达可以同时抑制在AD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β产生和tau蛋白磷酸化,工作先后发表在Neuron、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等高水平杂志。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团队又发现RPS23RG1 (RR1)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突触后膜蛋白PSD-93和PSD-95与泛素连接酶MDM2的结合,调节PSD-93/PSD-95的泛素化及蛋白酶体降解,进而调控神经突触的结构与功能(如图所示)。Rps23rg1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神经突触结构功能以及认知记忆的损害。更重要的是,RPS23RG1的水平在AD患者和AD模型小鼠中下降,而RPS23RG1的衍生多肽不仅可以缓解Rps23rg1敲除小鼠的神经突触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还可以缓解AD模型小鼠的疾病症状。这些结果揭示了RPS23RG1在神经突触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水平发生异常时导致AD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对于AD还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针对Aβ和tau的临床实验也纷纷失败,迫切需要寻找新的AD治疗靶标。因此,团队的这项工作不仅为阐释AD的疾病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而且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该研究成果是与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卜国军教授、张杰教授、王鑫教授等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厦门大学校长基金等资助。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暨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先后在Nat Med、Nat Struct Mol Biol、Nat Rev Neurol、Nat Commun、Neuron、Sci Transl Med、JEM、Biol Psychiat、PNAS、Cell Reports、J Neurosci、Mol Neurodegener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120余篇SCI论文。
原文链接:http://news.xmu.edu.cn/58/fe/c1552a350462/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