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让生物知识跳出书本 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做!

时间:2019年12月10日

来源:

浏览:

让生物知识跳出书本 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做!

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刘晓宇 江子扬2019-12-09 08:11浏览量10.5万

“能亲自参与蝴蝶标本制作,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让我感到震撼”、“我已经三次带我的孩子来参加这个活动了,孩子们从这些科普活动中受益,我们家长也增长了知识”、“活动举办的确很辛苦,但是看到小朋友们都这么开心,还是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近日,“生物大揭秘”——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019年度科普活动日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生物博物馆举行。在近300名师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幅以“生物大揭秘”为主题的生物画卷向市民们徐徐展开。

小朋友们参加制作蝴蝶标本.JPG

小朋友们参加制作蝴蝶标本。

各种各样的生物知识通过讲解员细心的解说和多种多样的实践性活动“跳”出了书本,“跃”进了市民的世界里,近6000名活动参与者踏入了生物博物馆的大门,走进了生物世界的一隅。

拼图、绘画、制标本、猜灯谜,这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首先映入小朋友的眼帘;“小小生物科普园”、“趣味动物园”等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和展板讲解提高了小朋友们对生物的兴趣;“精彩的微观世界”、“如影随形的微生物”则为市民们推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大门;“蓝色大海的传说”、“解密珍珠形成的机理”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将目光投向广阔无际的大海,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唾液里的听力遗传小秘密”、“向上吧!双螺旋!”等专业性强的活动则带领着小朋友们一窥神秘遗传密码的真容。

小朋友在参观犬科标本馆.JPG

小朋友们参加制作蝴蝶标本。

小朋友们通过手工制作了解寄生虫.jpg?x-oss-process=style/w10

小朋友们通过手工制作了解寄生虫。

  

这次科普活动还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新兴模式动物文昌鱼繁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采用了探究式自主学习模式,让操作者通过实验掌握文昌鱼的形态构造,生物进化地位及研究价值,受到了参与家长和小朋友的好评;2018年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漳江口红树林”,以720度全景和3D模型真实再现美丽湿地,让操作者了解植物生态与环境、植物分类与形态、植物生理与发育等,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除此之外,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在原有的25个展厅的基础上更新增了蝴蝶标本馆和活体昆虫馆两大场馆,让更多标本“活”了过来。更为用心的是,为了能让无法前来的社会大众一同感受生物的魅力,志愿者们精心录制了“有声博物馆”,免费发布在网络端,大大增加了此次活动的覆盖面与参与度。

观察蚌的解剖.jpg?x-oss-process=style/w10

小朋友们观察蚌的解剖。

讲解鸟类知识.JPG

志愿者讲解鸟类知识。

讲解员在向小朋友们讲解动物知识.JPG

志愿者讲解熊类知识。

“我们想通过科普活动让市民们深入了解扎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的日常,让科普进万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乔教授如是说。活动过程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各成员课题组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讲座、实验等形式积极地为来访的家长和大小朋友们讲解科学知识、启蒙科学思想,让来访的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名师大家的风范。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科普活动日是一场主要面向社会大众和学生,并依据年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不同设置不同的生命科学科普展。从2015年至今已举办五届,共吸引了超2.5万人参与,得到了厦门市民的高度赞赏。

责任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