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校园

青春“热”跑 “医”路护航

时间:2024年05月04日

来源:

浏览:

2024厦门大学首届半程马拉松赛暨校庆环校跑活动于4月14日顺利举办,11000余名师生、校友和社会跑者用脚步丈量厦大校园,在厚重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校园风景中,用奔跑的方式纪念校主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庆祝厦门大学建校103周年。为使参赛跑者能够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校医科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按照学校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在赛事组委会的统筹协调下,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全力以赴保障守护活动顺利进行。

精心谋划 主动对接

本项赛事在思明校区、翔安校区、漳州校区同步举行。其中,首届半程马拉松赛安排在翔安校区举行,比赛全程21公里,参赛跑者4600余人(其中厦大校友和社会跑者3500余人);翔安校区环校跑全程7公里,参加的师生2500余人。赛事首次举办,人数多、任务重、压力大,如何统筹做好赛事安全和医疗保障是学校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办公会研究赛事组织工作;徐进功副书记出席赛事开幕式,检查指导赛事准备工作;方颖副校长牵头召开赛事协调会,强调做好赛事安全和医疗保障工作;陈光校长助理主持召开赛事筹备工作会,落实各项赛事保障措施。本次半程马拉松全程在校园内进行,需要承担全赛道医疗保障任务,这是校医管办面临的全新考验。接到赛事保障任务以来,医管办主任李峰、副主任杨扬认真落实学校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组织申东杰、郑俊艺、杨艳苗等部门同事,主动对接体育教学部、翔安校区管委会、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和后勤集团等部门,明确工作内容,精心谋划赛事医疗保障工作。

3月20日、28日,医管办负责人带队,两次前往厦门市卫健委学习请教赛事保障经验。市卫健委对赛事医疗保障予以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并协调相关单位予以支持。姚冠华主任强调落实赛事医保安全措施,王萍副主任召开专题会议就赛事医保工作提出意见,卫健委干部保健处朱凌靖处长协调专家指导医保方案制定,干部保健处邓博同志和急救中心靳志坚同志担任赛事现场技术指导,通过赛事路线勘察、梳理风险隐患、调配救护车辆、协助现场指挥等措施,合力确保赛事医保工作高效有序,助力跑者安全健康完赛。3月27日,医管办负责人与附属翔安医院左正宏书记、何伟玲院长、刘宗泓院长助理等沟通交流,协同做好赛事医疗保障。3月29日,体育教学部吴飞腾副主任牵头,医管办参与在翔安区文旅局召开的赛事指导单位座谈会,商请翔安区卫健局针对移动AED救援队落实安排。4月2日,医管办负责人与体育教学部林致诚主任、郑树东书记、吴飞腾副主任等沟通交流,商讨进一步合力做好赛事医疗保障等各项工作。

在市卫健委、市医疗急救中心、翔安区卫健局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医疗保障层级力量全部就位。赛道设立了4个医疗点(由附属翔安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市第三医院负责)、1个赛后康复区(由附属翔安医院负责);建立了7组14名移动AED救援队(由翔安区新店、马巷、内厝、新圩等四家卫生院和大嶝医院负责);部署了6辆救护车;准备了2家定点医院(由附属翔安医院、莲花医院负责);组建了赛道沿途50名医疗观察者。在上述五级现场医疗救援保障力量的基础上,医管办还协调医学院组建“仁心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由11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党员组成;赛事组委会招募了16名持有急救员证书的医疗跑者,两者作为补充机动的医疗力量,实现了赛场医疗资源全覆盖

3月6日,医管办组建赛事医疗工作组微信群;12日,召开首次校庆半程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协调会……经过多次会议研讨,医疗指挥线路图、医疗点工作图、急救车工作图等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达到急救车快速响应,实现最快到达、尽快补位的效果,形成“区块化、一体化”工作模式。

加强培训 提前演练

为做好本次赛事医疗保障工作,医管办牵头成立医疗保障组,结合马拉松运动的特点、校区赛事线路及参赛选手人员构成进行周密部署,会同赛事运营单位三角梅体育集团(厦门)有限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指挥流程。同时,邀请市卫健委、急救中心专家及承担医疗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进行了多次现场踩点,明确了赛道各医疗站点、AED组设置及急救车停放位置。梳理了存在的风险点、对救护车的施救和进出校园通道进行了多次现场推演。


此外,医管办对医疗点、AED骑行组的医务人员、救护车引导员及医疗保障组志愿者进行了分类培训和演练。对医疗保障人员和志愿者,提前进行指挥体系、应急救治技能培训,对引导员进行救护车辆行驶路线培训;发布《医疗点志愿者带队老师工作要点》,明确分组、工作职责和信息报送模板。同时,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厦门市第三医院、莲花医院等单位也组织了多次有关热射病应急救治等专题培训,为马拉松赛事提供了全面、高效、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11日,为切实保障参赛选手的健康安全,结合比赛日预计的高温天气情况,赛事组委会将半程马拉松赛暨校庆环校跑活动发令时间从8:00提前至7:3013日上午,“厦大医管办”微信公众号和医管办官网发布马拉松比赛健康提示,并商请“厦大体育”微信公众号转发宣传。13日下午,按照赛事组委会的部署,结合中午召开的赛前联席会议上赛事技术认证单位省市专家的要求,医管办牵头组织医疗组进行赛前实地演练与线上推演,针对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进行现场模拟救治工作,进一步明细了紧急事件上报程序与各层级配合方式,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周密部署 保障到位

14日早上6:00,赛事医疗保障人员、救护车及医疗药品全部到岗到位,严阵以待。开赛前,医疗保障指挥部对赛道全程的医疗部署情况再次进行巡查。

7:30比赛开始后,陆续有跑者因擦伤、肌肉抽搐、低血糖等原因前来医疗站求助。医务人员快速反应,认真检查,用专业技能进行施治,有效缓解跑者的不适,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醒其相关注意事项。

9:15左右,指挥部陆续接到应急求助电话。指挥部快速响应,立刻协调附近AED组及救护车前往急救,共协调出动救护车8车次,以最快速度、最近路线将受伤危急选手送往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救治,并及时跟踪后续情况。

据初步统计,赛事期间共救治患者400余人,其中紧急救治27人。在全体医护人员和赛事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赛事医疗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作为赛场上安静的力量,给首届赛事的圆满成功贡献了一份坚实的保障。


全面复盘 认真总结

比赛顺利结束后,医管办负责人即与市卫健委、急救中心技术指导一起进行了本次赛事医疗保障的复盘总结,两位专家针对本次赛事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优化建议。医管办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努力推进校园急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为今后的校园体育赛事保障蓄力储能,为急救校园、健康校园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医管办还会同体育教学部、附属翔安医院,跟进关注送往医院收治跑者的救治情况,直到患者全部平安出院。

本次半程马拉松赛暨校庆环校跑活动的顺利举办,是校医管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新医科建设要求”的有益探索与重要举措。接下来,校医管办将对标党代会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立足年度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协同新医科,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推动我校医科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赛事心得及花絮

医疗点负责人:附属翔安医院医务部曹雪锋


本次厦大马拉松医疗保障,我院承担了起终点、第1医疗点、赛后康复区、定点救治医院的医疗保障工作。从322日首次参加学校医管办组织的马拉松工作协调会并拿到医疗保障方案后,便倍感压力,感觉责任重大。虽然我已带队参与了厦门市的十多次马拉松医疗保障,积累了一定的保障经验,但本次的厦大马拉松还是与以往有了较多的不同,包括保障的点位、参赛对象、赛道场地、当日天气等等,都对我们的医疗保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作为本次赛事医疗保障的主力,从3月22日起便开始积极筹备、全程参与,包括现场和院内医疗救治队伍的组建和培训、药品设备耗材的准备等等。

4月14日上午的保障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紧张、忙碌、惊险且圆满的,当天的天气湿度特别大,闷热还出了些许太阳,对于跑者非常不友好。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处置及时规范,圆满地完成了本次的医疗保障任务。


医疗点联络员: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郑一鸣

很荣幸能以一个医疗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此次的半程马拉松赛。在配合医疗工作者、协调志愿者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万人同跑传承嘉庚薪火”的盛况,看到了嘉庚精神的传承与具象化,每一位参与者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内涵。希望未来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来,砥砺前行,共同书写青春的华章。


医疗志愿者: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魏玉璇

在学校举办的厦门大学首届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我有幸担任了一名医疗志愿者。这次志愿者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拉松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收获了服务他人的快乐。

在筹备阶段,我和其他志愿者接受了专业的培训。我们学习了CPR等专业技能,还熟悉了医疗救援保障机制,从而保证受伤运动员能够得到有效救治。

在比赛当天,我们早早抵达岗位进行准备工作。七点三十分,半程马拉松准时开跑。赛道上,万千跑者拼尽全力,挑战身体极限,在赛道外的我们也不敢松懈。观察跑者情况,携带AED随时待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保证跑者的安全。还有一些可爱的跑者们会与我们打招呼,向我们表达感谢,我们也积极地回应他们,给他们加油助威。很幸运的是,在我们负责的赛段内没有发生跑者倒地的情况,但是当听到其他赛段的志愿者报告说有跑者倒地时,我也会感到担忧;当听到跑者已经送往医院后,我又会松一口气。或许,这就是一名医疗志愿者、一名医学生应该有的责任心与同理心。

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将素不相识的我们联系起来,我想,这就是马拉松的魅力,这就是志愿服务的魅力。

(医管办 杨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