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间:2023年09月13日
来源:
浏览:次
亲爱的2023级新同学
在这九月金秋,凤凰花开的时节
欢迎来到美丽的厦门大学!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增加自我健康防护能力
医管办特此推出健康提示
秋季传染病预防篇
秋季是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有的同学抵抗力差,若不注意防护,一开学特别容易生病。开学季有哪些易高发的疾病?又该如何防范呢?
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主要经飞沫传播,感染后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头痛、咽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主要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3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具有全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腹泻居多。
4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潜伏期:大约2周。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5
流行性腮腺炎
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发热(可达39℃以上)、腮腺肿大和疼痛,怕进酸食。大约1/4的青春期后的男性患者会出现睾丸肿大,同时相当一批感染者可无症状,成人患者一般比儿童严重。腮腺肿胀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咀嚼时疼痛。通常一侧腮腺首先肿胀,逐渐发展到对侧。腮腺肿胀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复原。病程约10~14天。流行性腮腺炎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个人预防要点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居住和学习场所卫生和空气流通,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公共场所遵循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擤鼻涕及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及时用快速手消剂消毒手部或按规定步骤用流动水洗手。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必要参加时佩戴好医用口罩。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睡眠,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熬夜、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坚持锻炼身体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锻炼时,须注意气候变化,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不生吃水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切莫讳疾忌医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可疑症状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不带病上课上班。
6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特别是病原体对应的易感人群,提前做好主动免疫,对预防感染或者减轻感染后症状都有帮助。
值班电话
附属翔安医院思明院区(厦大医院):
0592-2186120(24小时)
翔安校区医务室(南安1一楼):
0592-2886120(24小时)
漳州校区医务室(北区可思汉超市旁):
0596-6288120(24小时)
心理健康篇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
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环境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学习压力造成焦虑心理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恋爱引起情绪困扰
自身心理素质不足
就业压力造成心理压力
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小贴士
尽快熟悉校园新环境,学会独立生活
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与交往技巧
积极参加校园活动,认识志趣相投的伙伴
树立正确恋爱观,避免“恋爱脑”
切勿沉迷网络,努力学习各种专业技能
学会主动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
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是学校开设的一个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它的宗旨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辅导和帮助全校师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思明校区电话:0592-2188525
地址:南光四200
翔安校区电话:0592-2886525
地址: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东北侧
漳州校区电话:0592-2886525
地址:主楼群五号楼118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
希望同学们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用最好的身体状态
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
(来源:“厦大医管办”微信公众号)